受疫情影響,今年高校寒假比以往來的更早一些。在相對漫長的寒假時光里,即將面臨找工作的同學,完全可以選擇利用假期進行實習。那么,實習期應該掌握和提升自己的哪些能力?有哪些實習技巧可以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諸多實習會遇到的問題,本專題將為你解答。
自我審視和定位
通過實習,大學生正式接觸社會,可以在正式就業之前完成自我審視和定位,了解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提前進行角色轉變和心理轉變。更廣泛的直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需要,增強對社會的適應性。從而找到自我擅長的工作,以及適合的就業方向。
培養你的實踐能力
參與專業相關的實習,也是自我知識及技能檢驗的試金石。在校園里我們學習了較多理論知識,實習則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培養你的實踐能力,縮短從學生到職場人之間的思想與業務距離,讓你去學會如何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積累工作經驗,從而增加自身就業競爭力。
擇業規劃
擇業規劃的第一步可以從了解行業及企業信息,認真謹慎地選擇實習的行業和相關職位。可以通過行業研討會、企業宣講會、招聘會、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人才市場、與校友交流等途徑,了解行業分類,具體職業的工作內容,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等。
了解自我
個性對擇業有一定影響,找實習不但要了解行業和職位還要了解自己。可根據自身情況,找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實習工作。如果你并不清楚自己的職業興趣和適合什么樣的工作,可以在學職平臺職業測評欄目進行系統全面的測評。https://xz.chsi.com.cn/survey/index.action
實習渠道
最重要的是要轉變心態,不指望坐享其成,積極主動地尋求機會。在校大學生可以通過向老師、師兄師姐求助,請他們推薦幫忙,也可以關注本校或各大院校就業中心網站、微博、微信等方式獲取實習信息。如果有想去的公司,可以關注其招聘官網。
實習初期
實習開始,剛進入一個單位,應盡快熟悉環境,除了關心自己部門的業務內容,還要大致了解其他合作部門情況。學習使用打印機、傳真機等辦公設備,不要覺得這些小事瑣碎枯燥,接觸不到主要業務,其實把小事做好更能體現你樂于學習的心態和對待工作的認真程度。【詳細】
實習中期
實習中期,就要更近一步要求自己,可以把自己當成正式員工,而不是一個旁觀者,積極嘗試承擔新工作。及時的記錄工作任務,不遺漏工作項目。遇到問題應先自行想法解決再尋求幫助,畢竟在職場每個人都有要處理的工作任務,可能沒時間事無巨細地教你解決辦法。【詳細】
實習結束
實習結束后,記得請實習單位出一份《實習鑒定》,寫明實習崗位、崗位描述、實習過程中完成的工作或項目、工作評價等,并簽字蓋章。總結實習過程中的問題和收獲,并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仍需要進一步提升,及時更新簡歷,為畢業求職做好準備。【詳細】

“付費實習”不是保險箱
2021年9月,各大媒體就曾報道“付費實習”相關新聞,交納幾千到幾萬不菲的費用,就可以拿到一份亮眼的實習機會,或者能直接獲得實習經歷證明,實際上“天價實習”并不是就業的“捷徑”。有些中介所謂的“付費遠程名企實習”,實為中介找名企員工給“實習生”培訓,甚至是中介自己指導“實習生”,求職者花了錢、忙活一圈,卻連正規的實習證明都得不到,最終“天價”成“天坑”。所以付費實習不等于進入保險箱,背后還可能深藏著“求職陷阱”。要理性對待付費實習。
及時簽訂實習協議,留存證據
由于大學生實習具有臨時性,企業很少會簽訂勞動合同,會存在企業不滿意就借機辭退的情況。比如《“實習生”訴白干9個多月,一審獲賠超20萬,求職者如何保障自身權益?》一案大學生在接受實習工作之前,一定要與工作單位商量好工作時間和工資待遇,最好形成書面實習協議。如果一時不能與企業簽訂相關協議,在工作時注意保留好工作單、工作記錄等證據,方便日后維權。【詳細】

如果在實習中真的遇到不公正待遇,要這樣維權
實習生的身份仍是在校學生,不是《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因此一般是按照民事侵權糾紛處理。實習期間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是遇到問題,要勇敢地去爭取自己的權益,尋求學校指導老師、輔導員和學校的的幫助,借助學校的力量,與企業進行協調。如果學校不出面或是給出的結果不能讓你滿意,那則可以申請勞動仲裁或者上訴法院,通過民事訴訟的方法維護自身權益。
編輯:劉晶晶 校對:周瑞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