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社交帶動消費升級 80、90后最易被同事“種草”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工人日報訊 (勞動報記者 陳寧)當一群業務拔尖的85后、90后開始走上管理崗位,也開始了挑戰傳統“論資排輩”的職場生態,同時,職場人之間的連接方式正在改變。根據中國職業成長平臺脈脈,聯合專業市場研究公司央視市場研究(CTR)以及媒介投資管理集團群邑,共同發布的《中國職場社交報告2019》報告顯示,中國職場人已經開始擺脫“社交=搞關系”的片面理解,除了建立連接、積累人脈外,還希望通過職場社交來提升自我,構建更好的職業脈絡。除了人脈,個人成長職業脈絡構建也同樣重要。在被問及參與職場社交的目的時,收獲成長和人脈是占比最高的兩個選項。
5成90后希望
通過職場社交獲技能
就整體的職業狀態滿意度而言,若以1-10分來評分,中國職場人自評估的滿意度平均分為6.6分。值得注意的是,職業狀態滿意度值與城市級別呈現出了相關性,城市級別越高,滿意度也越高。雖然北上廣深壓力大,時常讓人想逃離,但是一線城市的滿意度仍是最高,看起來歲月靜好的三線城市,職業狀態并非一定讓人滿意。
相互連接的職場,要獲得職業成長,社交少不了。報告將中國職場人主要的職場社交途徑分為了三類,分別是線下社交活動,泛社交App以及職場社交App。
當代職場人面對快速更迭的知識與技能,在能力提升方面承受較大的壓力,高達50%的90后人群希望通過職場社交來學習新知識和技能,在所有年齡組別中占比最高。
飯局和酒會仍推不掉,但就線下社交方式而言,不同的行業差異明顯。綜合所有行業來看,飯局和酒會仍是職場人最常用的線下職場社交方式,但分行業看,互聯網人最愛的社交方式是運動;雖然金融行業對運動的偏愛度也很高,但排在首位的仍是飯局酒會;而文化傳媒行業的職場人,則將在“咖啡廳茶館聊天交流”作為了首選。
調研顯示,在職業狀態滿意度5分及以上人群中,滿意度越高的職場人,職場社交類App的使用率存在升高趨勢。
未來期待
社交不傷身更高效
職場社交不僅與職業成長有關,對職場人的消費生活和商業生態的塑造均有影響。其中最大的是:對品質要求更高,在餐飲聚會和個人形象方面的消費投入增多。越年輕,職場人的消費行為越容易受到職場社交影響。因職場社交的影響而被“種草”,或是跟風購物的情況,隨著年齡降低而愈發明顯。
年輕一代職場人“欲望”強烈。在職場社交的影響下,年輕一代更熱衷于增加個人形象消費投入,并要求更高的品質,90后尤其明顯。而對知識付費的選擇呈現出“馬鞍形”代際差異,即職場新生代90后選擇率最高,經歷世事的50后選擇率排在第二。倒是作為職場中堅力量的60后、70后,選擇率反而不高。
職場社交是商業信任的重要一環,深刻影響商業生態。參與職場社交對企業商務決策影響最大的三個方面分別是:合作伙伴的信任度與選擇、具體的業務推進和企業戰略發展布局。
職場人對未來的職場社交方式有何期待?報告顯示,對于職場社交,職場人更加期待社交不傷身,有效不費時。對當前職場社交方式的不足,職場人反映最強烈的為應酬傷身體,其次是擠占個人生活時間和效率低。
報告認為,職場社交的有效度由職場信任作為背書。通過職場社交塑造職業身份,能夠為職場人帶來更高效的連接。個人應該善用各類職場社交工具,打造個人職業品牌,促進個人職業成長。而對于企業,則應該從職場文化、商機發現、業務拓展及營銷價值等四個方面來善加利用職場社交,打造數字時代的競爭力。
編輯:C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