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招聘“包上岸”,真香還是真坑?
2024-06-04 中工網
近期,有媒體曝光,不少網絡平臺上出現大量出售銀行春招考題的“培訓”商家。這些商家打出的幌子都非常誘人,有的宣稱出售的“真題”重復率能到80%,有的放言“包進面試”“內推必過”,還有的聲稱可遠程代考、“包上岸”……價格也是從十幾元到上萬元不等。不少備考的考生不明就里,買完所謂的“試卷”,上完所謂的“培訓”,一考試才發現自己上了當。
“包過保過”“內部真題”,類似套路其實并不是新花樣,也并不是銀行招聘考試獨有。近年來,從考研、考公,到各種資格考試,人們幾乎都能看到類似的“話術”,為什么這樣的老套路能一次次讓人上當受騙呢?一方面,是相關的工作和崗位本身有較大吸引力,都是人們公認的“好工作”;另一方面,是這些所謂“培訓”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和需求,比如,“如果有捷徑,當然可以試一試”“如果別人都走捷徑,我不走,會不會吃虧?”……
時下,各類網上平臺是人們獲取招考信息的主要渠道,于是那些打招考培訓歪主意的商家也把“忽悠”考生的主戰場轉移到了線上?!按蛞粯寭Q一個地方”、做一單刪一單、注冊多個發布虛假信息的賬號,等等,都是這些商家慣用的手段,這給監管帶來了不小的考驗。加之一些上當的考生往往自覺“理虧”,放棄維權,更讓一些無良商家有恃無恐。
針對類似亂象,一些地方已經有所行動,比如,有的地方曾嚴厲打擊培訓機構以“保錄包過”“保分過線”等為噱頭開展的虛假宣傳。面向未來,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線上線下監管、打擊力度,讓類似騙局、“生意”失去生存空間;各網絡平臺要切實擔起責任,對違規賬號果斷封禁,同時積極配合監管部門,從源頭上遏制不良信息的流出。銀行等涉事單位也應及時通過官方聲明等,為考生辟謠,同時要嚴抓考風考紀,杜絕作弊行為,嚴防“內鬼”泄題行為。
毋庸諱言,有些崗位確實是諸多求職者理想中的職業和工作,但如果把“上岸”的希望更多地寄托于“押題”“包過”這類不靠譜的事情和旁門左道上,其結果恐怕只能是得不償失。任何時候,靠自己、憑本事,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