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實習促進大學生就業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實習被很多大學生看作踏上職場的第一步,實習經歷也成為大多數求職者簡歷中的“必填項”和企業眼中的“加分項”。實習能夠幫助大學生培養實踐能力,了解各種工作流程、技能和職場文化,提前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做好規劃。然而,一份高質量的實習并不容易找到,眼下大學生實習競爭愈發激烈并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受到社會關注。
當前,大學生實習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對學生實習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高等教育評價體系相對重視科研、教學、經費等指標,對畢業生的就業技能儲備與終身職業發展規劃等重視不足,導致一些高校并沒有把學生社會實踐和就業技能放在足夠重要的位置,社會實踐課程設置和學分要求流于形式。其次,大學生實習安排低年級化趨勢明顯。大學生提早參加社會實習,很大程度上與當前畢業生就業壓力加大有關。就業壓力向校內傳導,使學生提前開始實習以提升求職應聘競爭力的需求增加。另外,用人單位沒有從公益普惠的角度吸納大學生實習。一些用人單位僅僅出于節約勞動成本的目的低薪招聘實習生,不僅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無法有效學到職業技能,還可能引發實習生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問題。
參加實習實踐對在校大學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參加高質量的實習有助于增加在校大學生的實踐經驗,更好地將理論聯系實際,從而促進大學生學有所成和學以致用。高質量的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市場主體的運作方式,有利于學習如何在社會中與不同的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務,學習如何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等。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積累的經驗,是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必要途徑。另一方面,參加高質量的實習有助于大學生建立職業聯系,增加就業競爭力,為長期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大學生可以借助實習機會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職業發展需求,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比較優勢和不足之處,以便規劃進一步的學習和職業發展計劃。許多用人單位也非常重視求職者的實習經歷,并將其視作解決實踐問題能力的重要標志。
大學生通過高質量實習提升就業技能,更順利地過渡到工作崗位,有助于緩解全社會的就業壓力。鑒于此,未來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完善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實習的體制機制。
一是要順應當前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完善普通高等院校支持大學生高質量實習的體制機制。要從高等教育的評價指標體系入手,更加重視畢業生長期職業發展能力在高等教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權重,激勵高校積極組織資源協助在校生實習。數字時代,高校組織大學生實習的形式可以更加數字化,同時要重實質輕形式,不斷提高大學生實習質量。
二是要順應當前勞動力市場技能人才供需結構轉型趨勢,完善高校有關學生高質量實習的課程體系。例如,高校可以在低年級開設實習準備課程,讓學生在參加實習前做好心理準備和技能儲備,協助學生做好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與此同時,高校需要結合勞動力市場技能人才的供需結構變化,有針對性地開設通用數字技能培訓課程,增強學生的數字技能儲備,讓學生有能力完成高質量實習。
三是要順應當前大學生實習需求規模上升的趨勢,完善引導企事業單位積極吸納實習生并提高實習質量的支持政策。實際上,用人單位有招聘實習生的需求,提前招用實習生有助于用人單位了解潛在求職者的工作能力和崗位適配性。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企業的用人需求有所下降,也會影響招聘實習生的需求,因此,必要的政策支持不可或缺。政府可以考慮為企業支付的實習生工資提供必要的稅收抵免,根據企業招聘實習生的規模提供必要的社保補貼等。通過政策激勵用人單位擴大實習崗位供給,緩解實習市場競爭,從而促進大學生有更多高質量的實習機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副教授 陳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