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計劃,一個孕育未來的計劃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當棵棵白楊矗立在大漠邊疆
當朵朵雪蓮屹立于雪山之巔
和他們一樣
我在莊嚴地等待著
即將到來的榮光
懷揣著新的夢想
繼續遠航
姿態昂揚
邁入神圣的邊疆
暢想著
所有屬于西部計劃志愿者的夢想
這一刻
我打開心中的翅膀
堅信
誰都不能阻擋我們
飛向新的輝煌
9月27日下午,一場讓全疆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為之振奮的座談會召開了。
這是一場含金量極高的座談會,匯聚了團中央和自治區主要領導,他們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全疆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面對面座談,一個個鮮活的志愿者的故事,訴說著他們青春的誓言。
徐燦在發言。
2022屆西部計劃志愿者徐燦現服務于皮山縣。從剛來新疆時的飲食不習慣,氣候不適應,到融入當地生活,結識了一生摯愛——古麗蘇姆·艾合麥提,徐燦深深地愛上了這里。
他曾在前往新疆的火車上寫下一首詩:當棵棵白楊矗立在大漠邊疆/當朵朵雪蓮屹立于雪山之巔/和他們一樣/我在莊嚴地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榮光/懷揣著新的夢想/繼續遠航/姿態昂揚/邁入神圣的邊疆/暢想著/所有屬于西部計劃志愿者的夢想/這一刻/我打開心中的翅膀/堅信/誰都不能阻擋我們/飛向新的輝煌!
“新疆是個好地方,年輕時在這么美麗的地方奮斗,和新疆一起成長進步是一種幸福。”徐燦說,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通過新疆各界“筑巢引鳳”政策支持,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
來自山西的2023屆西部計劃志愿者高潮,現服務于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教數學。這個村在邊境線上,村里一個個護邊員在海拔4000多米的中吉邊境線上巡邏戍邊。
“護邊員能夠始終堅守在祖國偏遠的邊境線上,我也要堅守在祖國最基層的教育事業上。”高潮說,隨著時間推移,她慢慢了解了謝依特這片荒涼而光榮的土地。她在村里聽到最多的故事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守邊防”。
高潮和小伙伴們主動聯系優秀教師討教經驗,加班加點進行教案設計,學生成績有了質的飛躍,多個班級成績進入全市前十。
“我們都很愿意扎根在新疆,希望我們這群飛雁能在這廣闊天空留下更多‘回聲’。”高潮說,這里的孩子需要良好的教育去展望更美好的未來!
錢龍在發言。
2024屆西部計劃志愿者、北京大學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新疆團團長錢龍,現服務于烏魯木齊縣廟爾溝中學。
他說,這是一場青春的接力賽,更是一次堅定無悔的選擇。
“支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光榮與責任。”錢龍說,一年時間太短,希望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之中。
為此,研究生支教團聯合北大教育學院的專家教授,走訪考察學校,對學生的成長實施長期跟蹤調研,尋找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探索當地的實際教育規律,力求為廟爾溝中學乃至更多的鄉村學校提供幫助。
“一年西行、一生懷想,一年砥礪、一生矚望?!卞X龍說,我們堅定不移扛起支教服務的旗幟,把北大的紅色基因和家國情懷內化為支教奉獻的前行動力,用知識和力量點燃祖國西部邊陲的希望之火,讓青春在新疆這片熱土上熠熠發光。
2024屆西部計劃志愿者、北京大學在讀研究生楊曉亮,現服務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他說,老一輩兵團人像大漠胡楊一樣把根深深地扎在這里,一輩子默默守護著我們腳下這片熱土,把曾經的茫茫沙海變成了軍墾新城,老軍墾的事跡也讓自己對“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扎根新疆、熱愛新疆、屯墾戍邊”的老兵精神的時代內涵和強大力量有了具象化的認識。
楊曉亮說,三年后,他將再次奔赴邊疆,用知識和才華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屬于自己的別樣人生!
2017屆留疆西部計劃志愿者楊曉華曾三次進疆,現任喀什市和諧街道辦事處綠水社區黨支部書記。她兌現了初遇新疆時“學成歸來,建設新疆”的諾言。
楊曉華說,7年前,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持著自己說服家人來到喀什,鼓舞自己一次次投身邊疆建設,也正是這樣的信念讓無數“新”疆人留在新疆。
來自甘肅武威的2007屆西部計劃志愿者崔振強,服務期滿后選擇留疆工作,投身祖國邊疆教育,至今已有17個年頭,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一棵堅韌“胡楊”。
他說,一年的志愿服務,讓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廣闊天地大有可為。他始終踐行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初心,立志打造南疆優質均衡教育典范,無論多難啃的硬骨頭,都拿出新疆“兒子娃娃”的韌勁,盡全力攻破。
“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我將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始終踐行志愿服務精神,始終以人民群眾為師,從身邊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共同推進南疆教育事業發展?!贝拚駨娬f,希望各級組織用好西部計劃志愿者這支隊伍,在學習教育、培養培訓、實踐鍛煉中給予更多機會和展示平臺,最大限度讓西部計劃志愿者成為推動新疆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一次志愿行,一生新疆情,“不辭長作新疆人”,成為很多留疆志愿者的真實寫照。
王軍揚在發言。
2009屆西部計劃志愿者王軍揚,畢業于塔里木大學,志愿服務期結束后,他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創業,讓沙棘成為團場職工增收致富的“金豆子”,還大大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王軍揚說,越來越多的西部計劃志愿者選擇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們做民族團結的“石榴籽”、精通連務的“萬事通”、特色產業發展的“領頭雁”,用實際行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付輝平在發言。
2005屆西部計劃志愿者付輝平畢業于河北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現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在服務期間,他深受老一代兵團人影響,在老團長的打動下,選擇了留在兵團,成為兵團新一代。
付輝平說,廣大青年應勇于擔當,弘揚兵團精神、胡楊精神、老兵精神,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錘煉品格,樹立榜樣,引領更多西部計劃志愿者和青年人才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積極投身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時代洪流中。
去年10月份,哈密市積極謀劃,會同國內相關科研、人才機構成立了研究院。作為服務單位代表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執行院長的王允妝說,新興產業,創新人才工作更關鍵。伊吾縣瞄準西部計劃引才的建制、成本和情懷優勢,前瞻謀劃,創新設立了“志愿者算力經濟勝利峰人才”專項,開創了“專項招募、產業培養、協同留用”的西部計劃新工作模式。
研究院力爭通過“識人、育人、用人、服務人”的流程,把他們培養為算力經濟人才。按照研究院“1名博士后+2至3名碩士+3至5名西部計劃志愿者”的算力人才培養架構,把志愿者們編進各研究或項目小組,由博士后等優秀朋輩幫帶,協同作戰。
王允妝說,利用西部計劃引才、育才,解決新疆未來產業人才難題,具有事半功倍的重大意義。通過在哈密參與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疆算入渝等國家重大戰略工程,練就一支新疆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打造一個志愿者精準服務西部建設和個人長期高質量發展合二為一的“伊吾”樣板。有這些懷揣夢想和充滿激情的西部計劃志愿者,新疆的算力產業必將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座談會結束了,志愿者們的故事還在繼續,他們的腳步沒有停歇,“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們為大美新疆注入更多青春的血液。
我們期待更多志愿者的故事……